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建团100周年 团青讲团史|第五期:一只珍贵的小摇篮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为了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建功新征程在全县青少年中掀起团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厚植红色基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团史、树理想、建功新时代团县委现组织开展“于都青少年讲团史”音频征集展播活动


百年团史,于青来述






诵读者:项淋熙  指导老师:肖清
于都县阳明学校四(2)中队少先队员
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
曾获学校优秀小主持人、优秀播音员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藏)

一只珍贵的小摇篮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着一只小藤篮。长31.7厘米,宽9.5厘米,高18厘米,系藤编织而成,呈长条形,有底无盖。篮子提手底部已脱离篮筐,篮子多处断裂、虫蛀,篮底霉烂严重,已形成两个大窟窿。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红军后方医院医务人员用来育婴的摇篮,是革命的摇篮,原本有五只。它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往事。

1934年的夏天,国民党军队眼看就要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形势严峻、战斗激烈,前线红军的伤病员大批地向设在于都县新陂乡车脑村的红军后方医院转来。当时,医院就设在村里一处宗祠的大厅,医疗条件相当差。一天傍晚,护士二组组长宁蓝安顿好几个新进的伤病员后,又毅然接下了院长安排的特别任务——照顾婴儿,“这些都是英雄的孩子,要好好照顾他们”。看着五个睡梦中的婴儿,最大的十个多月,最小的刚出生几天,宁蓝和同组的姐妹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护士二组共五个人,原本就承担了四五十个伤病员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量体温、打针、上药、抢救、外出找药配药……现在,又多了几个婴儿,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照顾好孩子,姐妹们当起了“妈妈”。

夜深了,医院渐渐安静下来。宁蓝做好最后一遍医护检查后,又像往常一样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刘阿婆家走去。只是这次,背上多了个孩子。村里的刘阿婆孤苦伶仃,几年前儿媳妇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前些日子又把儿子送去参加了红军。宁蓝知道老人体弱多病、无依无靠,每天安顿好伤员后都会到刘阿婆家帮忙做一些家务。“又要照顾病人,又要照顾孩子,可累着你们了,以后就别来照顾我这个老婆子了。”刘阿婆心疼地看着宁蓝:“孩子就放我这吧,我来帮着照顾。”“阿婆,我不累,您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孩子除了我带的这个,还有四个呢。”宁蓝把刘阿婆的房间打扫干净后,又安抚她睡下。第二天傍晚,宁蓝在医院里看见了刘阿婆。因脚踝肿起了一个大包,刘阿婆被乡亲送到医院,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五个小竹篮。原来,刘阿婆知道医院来了五个英雄的后代,一早便拄着棍子上山扯藤编篮子,不小心从半山腰跌了下来,摔伤了。“把孩子放篮子里,躺着舒服,你们也安心。”刘阿婆呵呵地笑着:“不用管我,我老了,照顾好孩子们。”上完药后,阿婆在几个乡亲的搀扶下,拖着伤腿回了家。看着阿婆远去的背影,宁蓝的眼睛湿润了。在乡亲的帮助下,五个篮子都用粗绳子拴着,稳稳当当地挂在病房的角落。这样,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婴儿床”。打针、上药、晃篮子……护士们在照顾伤病员的同时,又能照看到房内的婴儿。

两个月后,后方医院随着中央红军的大部队转移,摇篮和摇篮里的孩子们曾先后辗转到了于都县的银坑、宽田等地,而今天,这只摇篮,就静静地躺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

——于都红色故事


(团史诵读活动投稿戳下方图片)


编辑:曾盛

审核:袁观寿
监制:谢琴


1、【青年大学习】2022年第4期: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附上期学习情况通报)
2、聚焦两会|于都青年学习“两会”精神 畅谈心得体会
3、重要提醒!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4、赣州希望工程“快乐足球”项目 | 于都县足球志愿者培训班顺利举行
5、致高考生 | 愿你们风雨兼程,绝不空手而归
6、抵制高价彩礼系列短视频(三)之彩礼的意义
7、庆祝建团100周年 团青讲团史|第四期:共青团号召广大青年学习榜样
8、喜迎二十大,青春志愿行 | 于都县各级团组织开展“学雷锋纪念日”系列活动(四)
9、百舸争流,会凌绝顶 | 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