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文权,郑超华 | 习近平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思想论析

陈文权,郑超华 探索杂志 2023-04-29
本文刊载于《探索》2018年3期

摘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并巩固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习近平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思想。从权力视角看,这一思想阐明了权力来源、本质及腐败发生机理,强调行权主体拒腐防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了权力的公共属性,要求提防寻租腐败,突出权力运行规范推进制度反腐,强化权力运行监督遏制消极腐败,明确党对反腐败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分析这一思想,有助于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陈文权(1954-),男,重庆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重庆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郑超华(1985-),男,中共东莞市委党校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将以往的反腐倡廉建设提法修改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从以建构性角度看待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到以“破坏性”的斗争视角看待党内腐败问题,我们党对新时代腐败治理更为坚决坚毅。不破不立,腐败问题不破除,党心民心就立不起来,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四个统一”“六个统一”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并巩固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习近平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思想。从权力视角深入分析这一思想,有助于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进一步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参考。



 1 阐明权力来源本质及腐败发生机理

 习近平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权力的来源、本质入手,把握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抓住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核心要害,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

  1.1 权力是由党和人民赋予的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执政权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必须始终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的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根本宗旨,也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是天经地义的,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却内心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觉得老是有人监督不自在,影响舒适度,干事不方便,把监督当成挑刺儿,甚至使用各种手段打击报复监督举报者,带来巨大负面影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多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根本原因所在。为此,习近平提出要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人民监督无所不在,让“隐身人”无处藏身。

  1.2 权力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

 习近平强调,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和防腐剂,要借鉴古代监察、御史、弹劾、谏官等方面制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边界内活动、在监督下行使,如果权力运行见不到阳光、选择性见阳光,党就无法树立执政公信力。因此,要推行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运行真正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我们党掌握了很大权力,对此习近平提出:“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要分开,不能公权私用。”指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决不能越界、越轨。强调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需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进一步科学配置、合理分解、强化制约权力,使性质不同的权力由不同的部门、单位、个人行使,从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强化权力流程控制,杜绝各种暗箱操作,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1.3 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

 制约和监督权力是反腐倡廉的核心,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党员掌握公权力方面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认为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党内腐败是个别党员干部自身品质出了问题,到认为党内腐败是封建思想残余和资产阶级落后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再到认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我们党对党内腐败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洞悉本质的过程,更加明确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并必须受到监督制约。“‘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如果权力没有约束,结果必然是这样。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近平关于加强监督、权力制约、依规治党、制度设计等反腐败斗争思想,正是对现代政治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体现了一贯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是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圈的战略谋划和策略思考。



 强调行权主体拒腐防变的极端重要性

 早在2004年,习近平就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署名文章,指出古代官德修养虽然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但扬弃其中的封建内容,有些东西至今仍然值得借鉴。领导干部要做到自省、自律、自责、克己,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修身养性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好的“内功”,只有锻造坚强党性,才能抵御各种糖衣炮弹和思想滑坡。

  2.1 己身先正才能帅子以正

 领导干部是党政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以上率下的辐射带动作用。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不从自身做起,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何以服众、何以正众人?根据中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习近平把修身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不仅如此,习近平还强调:敢于自我革命、涤荡污浊,是我们党保持自身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经验。他要求,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把“马列主义手电筒”首先对准自己,率先搞好中央政治局作风建设,为全党做好表率、带个好头。他指出,只要政治局和常委会是好的、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尤其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那么什么乱子出来也都挡得住。

  2.2 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是人民群众认识党、判断党、评价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党群关系的重要指标。“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不折不扣、逐条逐项地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大召开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并对照细则进行自我检查、党性剖析,形成了巨大的“头雁效应”。同时,根据党中央部署,我们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着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针对全体党员着重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就是为了坚决反对不良的工作作风,保持改进作风力度不减,保持反对腐败韧劲永在,不断以反腐倡廉、改进作风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2.3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特权思想及特权现象一贯以来都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更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却以谋求私利和特权为“本事强”“能耐大”“路子广”的体现,相互之间“争妍斗艳”,导致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此,习近平明确强调,决不允许领导干部搞特权,并指出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特权现象,人民群众最为痛恨,这些现象对党群关系也最具杀伤力。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专门重温1980年我们党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谋求私利和特权看作是党员干部的极大耻辱,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也将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明确提了出来。

  2.4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要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因为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得住。“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说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与否,与规章制度有必然的联系,但规章制度不是决定性因素。“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此外,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随之上升,这就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学习,抵御消极腐败风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指出公权力的公共属性,要求提防寻租腐败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中国社会关系是一种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亲疏远近关系为主轴、以离自己距离远近为判断的“差序格局”。在这种社会关系网下,“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也有人情交往。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在社会交往中稍不注意,很容易迷失方向,就会权为他所用乃至丧失官德 ”。

  3.1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能私用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社会角色失范,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网络就会错乱,最终必将导致整个社会失序失常。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虽然不直接掌控权力,却是离权力最近的那部分人,如果没有严加教育管理,极有可能成为领导干部开败事之端的点火员。这是因为,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正因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特质的客观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时刻清楚“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还要对亲朋、好友、身边工作人员等严加管束教育,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纯洁朋友圈交往,使之不成为不正当社会关系的编织者,要求他们守德、守纪、守法,“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正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

  3.2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费孝通先生认为,“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了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现在已成了外国舆论一致攻击我们的把柄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希望家庭家族兴旺发达,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必须党性为上、一心为公、执政为民,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家庭是生活的港湾,人除了工作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同家庭成员一起度过,健康的家庭生活,不仅有利于滋养身心,而且能激励人更好地工作学习。家庭成员共处一室,相互影响,形成自己的家风家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关注度高,特别是随着职务的升迁,远的近的亲戚都有可能找上门来,家属子女也容易飘飘然自以为是,因此,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过好家属子女关,对每个领导干部而言都是很现实的考验。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 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 这个问题要作为一个大问题抓起来。”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家风,从维护党的形象出发,对家属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引导他们力戒特权思想和享乐思想,不行不义之举,不谋不义之财。对他们身上的错误言行,要不回避、不护短,及时提醒,坚决纠正,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

  3.3 管好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

 为领导干部做好服务,是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做好服务并不代表身边工作人员就可以违规超出服务标准、服务规格,而是要在规章制度范围内提供服务。虽然身边工作人员违规为领导服务,可能出发点是让领导高兴,让领导亲属高兴,但越是这样,领导干部越要谨慎,越不能迁就身边工作人员超出规定为领导干部进行服务。习近平指出:“有些事情往往是身边工作人员提要求,把它作为一种待遇、一种权利来提要求,好像不那么搞就交代不过去了,弄得大家无所适从。管好身边工作人员,这也是一条,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条。”同时,鉴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官当大了,别人不好管”,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警自律,不搞特殊化,不搞以权谋私,决不允许身边工作人员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在住房、秘书、警卫、公务接待、休假等待遇保障方面要严格按规定执行,也要教育和督促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按规定执行。

  3.4 严防权力元素渗入个人社会交往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生活在血缘、姻缘、地缘、业缘、情缘等关系之中,人情往来在所难免。朋友之间相互宴请,看似普通寻常、礼尚往来,一餐饭、一杯酒、一根烟,看似生活中的小节,却往往是酿成大错、促成质变的“最初一根稻草”。从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可以看出,有的社会交往就是以寻求政治靠山、搞利益交易为目的的,不少领导干部就在这种交往中一步一步地滑向贪腐的深渊。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曾严厉指出,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正所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是习近平看到了党员领导干部是从不严不实的细枝末节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就是从纯洁党员干部社会交往入手,守住底线,防微杜渐,严防权力元素渗透到党员干部个人社会交往之中。



  4 突出权力运行规范,推进制度反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前人思想建党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者相结合,两者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共同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初步实现不敢腐的目标,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扎实构筑。 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决定性作用,必须严肃党规党纪,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统筹发展。

  4.1 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地位和效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惩处。党员领导干部虽然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也是人人平等,没有可以超脱于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外的独立人士。反之,正是由于党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区别于一般党员和群众,更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要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习近平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个伪命题。作为一个执政整体,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是不容质疑和动 的,但“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任何党员干部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都必须在宪法法律内活动。

  4.2 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

 党章是党的根本行为规范和总规矩,是党的性质、宗旨、主张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重大实践、理论、制度成果的集大成者,对全党起着约束和引导作用。党内法规是反映党的意志、规范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维护党内秩序、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和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王道”,但如果没有党规党纪这个“霸道”作保障,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无法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反而会因为某些个人主义、山头主义、冒险主义、教条主义而危及党的生命和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全党上下,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名党员和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法规纪律,对党忠诚,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和党内法规建设,重在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党规党纪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权威性,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才不至于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即使行为出现松动的苗头,也能消灭于萌芽状态。

  4.3 建立健全反腐制度体系

 从注重思想建党,到侧重制度治党,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者紧密结合,再到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相互统一,我们党的建设日臻科学完备,党内制度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优化。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并非独立割裂,而是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习近平指出,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建设,关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用制度管住权、管住事、管住人,在思想上形成不想腐、在制度上形成不能腐、在法纪上形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也是控制不住腐败现象的。为此,习近平强调制度在精不在多,在务实管用,具有针对性、指导性,使之不断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遏制消极腐败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党内监督问题,努力破解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难题,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对防范和遏制党内消极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跳出“历史周期率”,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长期执政,提供了重要支撑。

  5.1 落实权力监督主体责任

 长期以来,党内存在对领导干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抵制监督等严重问题,监督上级怕被穿“小鞋”,监督下级怕丢了“选票”,监督同级怕伤了“和气”。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重点是监督行使权力的党员干部。 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必须强化责任界定和责任追究,责任不清,监督就没有根据。习近平指出,党内监督试行条例在施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条例中监督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要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并加强同党内其他法规的衔接,把制度框架确立起来”。因此,新修的党内监督条例,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在体例上改变了以前监督主体与监督制度分设的做法,强化和明确不同主体的监督责任、监督职责,实现监督主体、监督职责、监督措施三者的有机统一。

 5.2 加强一把手施政行为监督

 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一直是党内监督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查处的腐败分子中可以发现,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多数腐败分子都有一把手的任职经历,而且在一把手位置上贪腐的机会最多、程度最大、范围最广,少数一把手还存在凌驾于组织、班子之上的恶劣习惯作风。这就说明,一把手监督难问题尚需有效方法予以解决。为破解这一难题,习近平从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出发,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对一把手加强监督,要对一把手施政行为进行公开,使一把手位高不擅权、有权不任性;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特别是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5.3 发挥巡视反腐利剑作用

 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派遣中央特派员指导地方革命实践、监督党员干部,以完成党中央部署的各项重大任务。著名的秋收起义就是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后领导实施的。自2009年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来,巡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由不固定到固定、由临时性到常态化,成为党的重要制度之一,最终被写入党章。特别是十八届党中央在一届任期内,分别于20158月、20177月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进行修订和修改,足见我们党对巡视监督的重视程度。巡视是党章赋予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我们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而不是权宜之计。习近平指出:“巡视监督具有催化剂作用、强化作用。对制度框架是否有效运作、对一把手是否认真履职、对纪检机构是否有效工作,都能起到点睛作用。”同时,他强调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对巡视成果要善加运用,无论是谁都必须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

 5.4 形成党内外反腐监督合力

 一段时期以来,党内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体制机制存在漏洞,同级纪委无法有效监督同级党委,上级纪委在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方面无法得到下级纪委的鼎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强调以改革思路推进工作,加强制度创新,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党内监督“如果不同有关国家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就不能形成监督合力”。为此,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自身监督,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党内监督同人大、政协、行政、司法、审计、社会、舆论等监督协调起来,形成党内外反腐监督合力,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



 6 明确党对反腐败的集中统一领导

 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党的领导弱化,领导核心没有体现出来,致使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宽松软,党章党规党纪得不到贯彻执行,党内先进性和纯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习近平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四个服从’中,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各级纪委要突出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高的政治原则,丝毫不可动。反腐败斗争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不同主体担负着不同责任,但从根本上讲,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反腐败的决策部署,决不能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高度统一、步调一致,形成治党反腐的强大力量。




  7 结语

    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习近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我们要警醒啊!”反对腐败,一贯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思想为指导,牢牢扭住腐败滋生的权力枢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正风肃纪,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高压震慑,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才能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