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音悦』感受歌舞中的“老西藏精神”,不禁让人泪目……

李丝雨 中国西藏网 2022-09-23

近日,在《中国西藏》杂志创刊30周年,中国西藏网创办20周年之际 ,小编为大家发了一波福利,收到很多令人感动的留言,有一位读者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他是这样说的:“离开高原后,我常常翻看那些年刊登在《中国西藏》杂志上的中英文稿,发表在中国西藏网上的那些图片与文字。素昧平生,您们却真诚以待,一切只以质量为标准,呕心沥血精心校稿,刊发了一个普通援藏工作者的大量稿件。九年前,在藏东大地上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相见恨晚,有缘与您们相遇,平凡的日子艰辛充满勃勃生机。真诚祝福生日快乐,想念高天厚土的朋友们!”


援藏干部,这四个字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光荣的使命,援藏干部们坚定地守护着祖国的西南,一茬接着一茬、一批跟着一批,正如他们的优秀代表——孔繁森一样,缺氧但不缺精神。孔繁森身上的这种“老西藏精神”也同样在一批批援藏干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让我们在歌舞中感受“老西藏精神”。



援藏教师李光文:三次进藏默默奉献


第一次援藏,李光文去了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当时,当地的中学教育课题开发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李光文亲自示范,带领老师们开发8个市级课题。其中,他牵头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获评全市二等奖。第二次援藏,他成为了昌都市八宿县中学的副校长。由于师资力量不够,李光文接受学校安排,兼当数学教师、体育教师。慢慢地,他琢磨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规律,让孩子们眼里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起来。第三次援藏,李光文是与妻子一起去的,李光文任校长,陈红任物理教师兼教务处工作人员。短短3个月,他已组织开展了多项工作:规范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改造冲厕结构,优化校园环境;将内地新课改的经验与受援校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安排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青蓝结对”……

 

从西藏林芝到西藏昌都,从“补短板”到“创特色”,从“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到“组团式教育援藏”,从“单枪匹马”到夫妻援藏……51岁的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体育教师李光文,三次参加援藏工作。西藏,已成为他不愿离去的地方;西藏的孩子们,已成为他不可割舍的牵挂。


援藏干部俞奉庆:

三年援藏经历 一生宝贵财富

俞奉庆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俞奉庆考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负责浙江省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2016年,俞奉庆通过层层选拔和考核,成为浙江省第8批援藏干部人才中的一员,奔赴三千多公里外的羌塘高原开启了艰苦援藏工作。平均海拔4500米,浙江省对口支援的西藏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平均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60%。这里地广人稀,“棵树不长”,“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是最直接的感受。


为帮助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俞奉庆牵头项目组协调有关援藏干部,通过“园区+贫困群众”的扶贫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脱贫,预计可带动色尼区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除了工作上的帮扶,俞奉庆每年还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在那曲尼玛县结对的两家穷“亲戚”。他时常不顾高原反应,不怕路途险阻,带上米油等生活上的补给,亲自去到海拔4800多米的村庄,实地看望结对的“亲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尽可能帮助解决困难。


俞奉庆回想三年前义无反顾的援藏决定,回望扎根在这片羌塘高原的一千多个日夜,这位年轻的干部再次给出了坚定的回答:“这三年的援藏必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最美支边人物”段玉平:

在海拔4700米高原上扶贫


2016年,段玉平看到援藏干部选派通知后,递交了申请。当年7月,在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连云港分公司就职的段玉平奔赴西藏,担任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改则县委常委、副县长。2019年7月,中宣部授予段玉平全国“最美支边人物”称号。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位于西藏西北部,交通十分闭塞。改则县平均海拔高度4700米,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平原的60%。身体结实的段玉平,刚到改则时,因为缺氧,头痛,说话也使不上劲。“灰色”,这是段玉平对改则县的印象。改则县全年200多天刮七级以上大风,全年平均气温零下0.2摄氏度,冬季长达8个月。

 

在调研中,段玉平发现,改则县的蔬菜全部从内地经拉萨转运而来,碰到大雪封山,运菜车半个月都来不了。段玉平萌生了种菜的念头。当地工作人员都说在改则县种蔬菜不可思议。段玉平却很倔强。挖掉冻土、填充新土、打井抽水、搭建大棚……段玉平带领项目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2017年底,9个蔬菜大棚开始试种,7个月后,第一批芹菜和西葫芦出棚。之后蔬菜大棚陆续种出了白菜、香菜、黄瓜、空心菜、花菜等。今年又有37个大棚在建设之中,全部投产后,预计解决县里30%人口的吃菜问题。

 

段玉平的帮扶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更是扎根于改则县群众的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段玉平就向牧民“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段玉平召集157人参与帮扶,捐款超过48万元,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学生397人次。2016年,段玉平决定以“帮扶父亲”的身份帮助其美卓玛,资助她的学业和生活。卓玛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残疾,他格外心疼这个跟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段玉平夫妇帮助卓玛买了各种生活用品。

 

回到内地后,段玉平还牵挂着蔬菜大棚、扶贫项目、改则的教育和小姑娘其美卓玛。“援藏干部会一茬一茬地去,西藏未来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段玉平说。

在翻阅资料时,小编也被那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所打动,忍不住鼻子泛酸。西藏,成为一批批援藏干部心中永恒的记忆,他们苦干实干,担当有为,以奋斗奉献谱写了援藏的绚丽篇章,或许你不能认识每一位援藏干部,但他们身上的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会深深烙在岁月之中传承下去……(中国西藏网 综合/李丝雨)


往期回顾

『藏·音悦』歌声里饱含着对家乡的赞美与思念

『藏·音悦』国际大学生节来了!在最好时代,做最好的大学生

『藏·音悦』这个寒冷的季节 跟温暖的音乐更配哦


责 编丨李丝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