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事|佛山——曾经的都司衙门 天光墟 培德里叶 还有日月神教四中

小小是个好同志 醒See 小小是個好同志
2024-09-01


水为佛山带来信仰——北帝,身处祖庙,道教里面治水之神。这里曾经是频遭水患的地方之一,高基街高起的地势,水向低处流,给这里带来无尽的雨水。似乎佛山和水很有缘分——佛山曾为天下四大聚之一,汾江上百桅千帆的热闹场面“汾江船满客匆匆,若个西来若个东”,或者正是水运的亨通,岭南人向来以水为财——这里曾经有富商云集,还有衙门地府,甚至还有现在的游商。

——护红路




摄影2011年 Maymay-Tse


都司衙门


1912年,佛山改镇制,属南海县第四区,县府驻佛山镇大湾旧都司衙门。而都司衙门,则是现在的红路街。


佛山忠义乡志


关于这里,只有这些历史资料。目前,红路街由红路巷、护红路和红路直街组成,而都司衙门已经消失在茫茫历史中,历史建筑,唯独只剩下梁园。


2011年 梁园后门 柯达100胶卷


天光墟



2011年 红路巷 古董街 柯达200胶卷


天光墟,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天光墟原是广州民间集市,每天清晨或半夜开始运作,天亮即完结的特殊墟,故名(粤语“天光”即“天亮”);亦因此“天光墟”此一名词只在粤语地区出现。以摆旧家具、器皿、故衣、什架等二手廉价货物及古董、字画、古籍、盆栽等为主,清末民初为其全盛时期。原墟址在广州长寿西路来初地一带,是旧社会关帝厅人马(丐帮)和国民党警局庇护下的夜间集市。现在天光墟已多泛指晚上开档,天亮前散集的集市。

2011年 红路巷 古董街 柯达100胶卷


不过这里的天光墟倒是有几番变迁,约摸在10多年前,这里的集市的确是早上便开档,而主要集中在护红直街,梁园后面至到高基街路段。后来一度政府开辟了一些室内店铺提供给摊贩,这时天光墟进入鼎盛阶段。笔者中学年代,同学们喜欢称那里为垃圾街,意为什么东西都有的街。之后天光墟渐渐没落,但是白天也有部分摊贩甚至把摊位摆设到汾江中路边。不过可见护红路的天光墟阵势十分壮观。

2016年 古董街



2008年 护红路 杂货店


天光墟里面,有怀旧的唱片店,也有老年俱乐部,也有养老院,甚至当年还有学生党蜂拥而至的小食店。天光墟,不只是老人家的乐园,也是学生党的聚集地。因为这里还有一所老学校。


日月神教


简单来说吧,作为城区老校之一,历史还是有一点的。一九五九年春,佛山市华侨中学与佛山四中合并,校名仍为佛山四中。同年秋,迁往旧莲华中学(即现校址)。 一九六九年秋,佛山四中开始招收第一批高中新生约100多人。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二零一六年,搬迁至张槎沙口。

2016年 佛山旧四中 Leica


由于当年并没有拍摄下一些老照片,所以只能借此这些新图来缅怀一下已经离去的旧四中。


为什么四中会被称为日月神教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四中的校徽是由一个月亮和太阳组成。根据官方的介绍,太阳、月亮象征着永恒,代表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永恒、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探索、传授和学习也永恒。月亮的形状和图案的黄直线组成四中的“4”字,太阳与黄直线组成四中的“中”字。当然,同学们更觉得有趣是认为这个就是日月神教的标志。

楼下的幼儿园没记错名字应该叫红星托儿所,是一个民营幼儿园,而对面曾有一家吃小吃的店铺,曾经的琼脂水风靡学生


2011年 红路巷 柯达200胶卷


2009年 福厚里 富士400胶卷


这里曾经是红路市场附近的一个看守所

2009年 富士400胶卷


当然,其实老四中学生时光,围绕的就是以护红路为首的周边街巷。例如培德里、福厚里、红路巷等。相信在四中读书的同学,当年大部分也是按地段划分,左邻右里无不大部分都在这些老街巷里面居住,一到假期,相互串门,或者放学后到处溜达,无不欢乐。


岭南富商建筑流派代表
培德里


相传“培德里”是佛山第一任商会会长(总理)王理卿家族的住宅。王理卿,名寿慈,曾在广西做过知府,人称为培德里王,其家族在旧槟榔街(即现在的汾宁路)设有道生和明义两间银铺,都是做存放款的大银业;在豆豉巷(即现在的升平路)设有丽源生麻行,在咸鱼街设有昌记纸行。由于这位富商儿时未能好好读书,寄望子女能够读书成才,于是命名为“培德里”,取其培德育人之意。


2016年 培德里石板路的小孩 Leica


500米长的石板路,匆匆行过无需5分钟,但历史却在这里流逝上百年。一块立于2002年的文物保护标记石牌默默地讲述关于岁月的故事。“这是岭南富裕人家和社区的代表,无论是建筑规模和样式都是上档次的,尤其是那条石板大街,是佛山古社区中最宽的。培德里这个名字蕴含儒家思想内涵,讲求秩序、崇文尚德。”


摄影2011年 Maymay-Tse


根据《古汉语大辞典》中,“里”与“街”、“巷”是不同的概念:假如说“巷”是街与街的屋间道,那么“里”是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


摄于2011年 Sony


而这个片区,经常能看到悬挂在墙壁上的铭牌——关于80年代卫生模范的事迹,也反映了佛山在80年代的软实力腾飞。


上世纪60年代 培德里 佛山档案馆资料


相关|口述历史

佛山人叶问7岁学拳,成了咏春拳名师陈华顺的关门弟子。叶问后来又叫「培德里叶」,因为整个培德里都是叶家的。


电影《一代宗师》叶问独白:别跟我说你功夫有多深,师傅有多厉害,门派有多深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来。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你说对吗? 我是广东南海佛山人。我父亲叫叶霭多。在香港门前西街经营南北行生意。我叶氏在佛山人称培德里叶。也就是说整个培德里都是我家的。我四十岁前不愁吃喝。靠的是祖上留下的财产..


我|心声

从建筑布局和风格上可以窥见一方人文景观和百姓心理:“培德里这个地名,体现了岭南文化的低调内涵,即使再有钱,也不张扬,更不露富;从培德里的建筑风格来看,此地人关门过日子,防范心比较强,不主动接触外界。”


空间规划生活,人的精神需要被分区管理,以此实现“安身立命”的居住需求。长久以来,佛山的街巷里承载着佛山人的生活,无数平凡又动人的生活故事在此上演,而在培德里,一种特有的家庭生活和邻里文化在此形成。


更多护红路相关摄影作品

2011年 Sony

2011年 红路 柯达200胶卷

2007年 爱克发200胶卷 这张作品是我第一卷正式的胶卷作品 使用相机为凤凰205BS旁轴

2007年 爱克发200胶卷

2007年 爱克发200胶卷

2007年 爱克发200胶卷

2007年 富士400胶卷

2007年 柯达DC

2012年 富士200胶卷



一座城市,是有他自己的记忆的,有大记忆,也有小记忆,也有不同年代的记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或者是轰轰烈烈或者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大背景大回忆,但藏于心底,更多时候是属于每个人的小记忆。希望借此讲述自己的故事,感悟生命的气息,抚摸历史的肌理。



图片版权个人所有

文字材料个人独立完成,包括:

城事|佛山——南善里不只是一碟肠粉这么简单 还有你的童年

城事|佛山——曾经疍家人的居所,古老的卖竹行街



本文历史或建筑风格未必正确,读者或可指出,在“小小是个好同志”订阅号留言。但我必定不会含泪道歉~(国外游记也很多,欢迎订阅;如有合作可订阅后留言)










南人北相,不是东西。两小无猜具有啊Q精神和变态探险精神的独行客,却爱傻乎乎在旅途上和不同的人侃大山,在国外旅行疯狂和别人表演很渣的Chinese Kungfu的好同志。文风诡异嬉皮笑脸,写出一切不正常的奇怪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醒See 小小是個好同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