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航运大数据的金融价值探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航运信息研究所 徐凯 李燕 赵笛

徐凯 李燕 赵笛 航运评论 2024-01-09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作者介绍:徐凯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高工、硕导,兼任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航运创新联盟秘书长、港联航科技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港航信息化研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航运信息化著作《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信息平台》,独著《面向智慧港口的大数据应用研究》,专著《AIS大数据在港航运营管理中应用研究》,年度报告《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港航信息化项目60余项,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等省部级奖3项以上,被评为2020年中国航运科技十大人物。

注明:本文原载于《金融电子化》2023年8月刊(上)

引言


人们进入大数据时代已经十年了,但现实中数据的价值往往被低估。2013年《大数据时代》一书的出版引来的人们的热议,一时间人们将数据比作最重要的“资源”甚至是“能源”。可是十年后的今天,大数据的应用虽然已经在金融和社会服务部分领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在更多领域它所创造的价值还远没达到人们的预期。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人们天然的喜欢看到直接能让我们获得收益的数据,但却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往往需要汇集和提炼。比如,航运数据蕴含着重要的金融价值,但这种价值隐藏的很深,如果不通过深入发掘,往往难以利用。

航运数据真正的价值绝不在于航运本身。通常,集装箱海运费占比不到货值的1%,原油的海运费约占货值的3%左右,即使是一些相对低价值的干散货运费往往也低于货值的10%,这就导致贸易金主比航运金主更愿意为数据所带来的价值买单。但现实中,做贸易的人不懂航运,做航运的人不懂数据技术,这就使得很多航运数据的实际使用局限在狭窄的航运物流领域。因此,航运的数据中所能提炼出来的应用价值应该更多的蕴藏在航运所服务的国际商务贸易之中,甚至于蕴藏在为国际商务贸易提供服务的金融服务之中。然而,这些还远远不是航运数据全部的价值。


一、航运数据的构成


航运数据的范围非常广泛,其核心是围绕“船-港-货”三大主体展开的。一是“船”,船舶从设计、建造、运营、交易、维修、供应、拆解这一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连同船舶导航、驾驶、机舱、载货的信息,都包含在航运数据之中;二是“港”,港口服务的综合性使得码头经营、口岸服务、集疏运、海事交通等方面的数据都包含在了航运数据的范畴之内;三是“货”,航运数据随着货物贯穿于国际物流链条之中,将货物(或集装箱)端到端运输的各环节操作状态、空间定位、货物传感等信息都包含其中,是国际物流和供应链信息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运数据的构成广泛加大了数据的共享与融合难度。从政府监管角度来看,航运数据涉及海关、商务、交通、工业、海事、外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从企业协作角度来看,航运数据分布在码头、船公司、代理、车队、堆场、仓库、报关行、银行等多个角色之中。这就使得航运数据共享需要突破多重职能和利益壁垒,如果不能从中得到充分的数据应用价值,就难以有足够的力量推动大家进行共享合作。


二、航运数据的金融用途


航运数据天然的具有强烈的金融属性。由于国际贸易涉及货物金额巨大,船舶资产价值巨大等原因,航运数据中所蕴含的大型资产信息、大宗贸易商品信息、产业经济发展信息在国际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应用价值非常巨大。概括下来,航运数据的金融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航运数据关联国际商贸活动的大额金融结算和保险服务。国际商贸活动中,货物贸易的交付往往基于不同的贸易术语(比如我国出口常用“FOB”贸易术语)。不同贸易术语下,资金支付的比例和时机与货物交收的进展密切相关,所以不管是贸易货款还是运费结算都需要货物跟踪数据和相关凭据来进行确认核实。而海运货量巨大,除了正常的贸易支付以外,货物的运输保险、载具保险等都牵连重大,涉及海事理赔和救助时,更需要对船舶价值、货物价值进行详细评估,这些保险、理赔都需要大量航运数据支撑。

第二,航运数据关系到重要大宗物资的现货和期货投资交易。船舶运输的大型化和规模化,意味着更多的现货长期漂泊在海洋上。而这些现货的到港直接影响目的港的某类货物的现货量,会引起当地市场现货价格的大幅波动,后续计划抵达的货物将对当地商品的期货价格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有不少大宗商品期货投资分析(如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以及产业投资分析(如电力行业、冶金行业、建筑业等)都与航运数据密切相关。航运数据甚至被用于对冲基金的量化交易模型之中。

第三,航运数据涉及的重大资产融资和资产租赁价格衍生金融。航运数据几乎都与资产挂钩,尤其是船和集装箱更是奠定了航运作为重资产行业的地位。船舶属于使用寿命达30年以上的重大资产,其新造和二手买卖都需要金融配套服务;此外,集装箱虽然寿命仅仅10年,但数量极其庞大且标准化程度高,我国年集装箱产量常年维持在1亿立方米以上,金融服务需求同样巨大。因此,航运业存在大量的围绕重资产的建造或购买融资需求,船舶、港口机械等更是大量采用融资租赁服务。此外,船舶租金和运费的指数还可以用于对应市场的期货衍生交易,比较知名的是波罗的海交易所推出的FFA散货船远期租约交易,我国上海航运交易所也在探索集装箱舱位运价期货衍生交易模式创新。

第四,航运数据包含商品物流过程和物权信息对供应链金融服务影响巨大。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有效“控货”,而船舶、码头、卡车和仓库都是物权落实的节点,为有效控货创造了便利。然而,货物运输全程可视化就是这些年来航运数字化转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货物追踪数据为金融机构控货和评估融资人的征信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通过校验货物装卸船称重数据和运输数据,堆场堆存的散货也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质押”。随着电子提单代表的“物权”被普遍立法认可,更多围绕运费和货款的融资服务将会更加成熟。


三、真正被国际资本盯上的航运数据


正是因为航运数据的不菲价值,也成为了国际商业巨头争抢的数据源。一方面,我国颁布《数据安全法》以来,人们对航运数据安全的重视度显著提高,一些航运数据泄露的案件也相继被侦破。另一方面,我国在航运数据领域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国际上众多航运数据服务商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明显的先手优势。

下面,本文分享几个相关的航运数据商业案例:

案例一,全球航运、贸易、金融数据巨无霸诞生。2020年12月,大型金融数据供应商标普全球(S&P Global),收购了航运贸易领域数据分析公司IHS Markit,交易作价440亿美元(约3,410亿港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商业并购。标普收购IHS Markit能够发挥更大的数据协同效应,在金融信息和服务、评级、指数、大宗商品和能源、运输和工程等领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例如,IHS Markit提供的全球油轮船舶的运输追踪数据、港口库存数据和贸易物流数据等,将为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的准确性以及公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信用违约掉期(CD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话语权。

案例二,全球船舶卫星轨迹数据霸主企业诞生。2021年9月14日,商业航天公司斯派尔(Spire)在刚登陆纳斯达克不到一个月,就宣布收购加拿大的精准地球公司(exactEarth),收购总价达1.6亿美元。这次收购彻底改变了商用卫星AIS数据服务商的竞争格局,合并后的公司虽然没有彻底垄断该领域,但其卫星数量和AIS数据质量都全面超越了竞争对手轨道通信公司(ORBCOMM),斯派尔公司的市值上升至15亿美元以上。据斯派尔公司估算,这次收购将会增加75%的客户,包括39个国家150多个政企新增客户。

案例三,全球最大船舶经纪商克拉克森(Clarksons)被更多资本关注。克拉克森在船舶交易数据领域的霸主地位毋庸置疑。中、日、韩虽为造船大国,但其都不掌握全球商船登记和交易数据,这个数据的垄断优势长期被英国伦敦掌握。但是,股权投资显示代表摩根大通、纽约银行以及花旗银行的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成为克拉克森的主要投资人,拥有109万的投票权和5%的股份。同时,美国私募巨头黑石集团(Blackrock)拥有克拉克森4.8%的股份。目前,英国本土资本Kames Capital仍然是最大股东,但克拉克森已经有美资介入。

案例四,全球ERP商业帝国的霸主逐渐展现。在企业级管理软件领域Infor毫无疑问是佼佼者,是SAP和Oracle的有力竞争对手。但是,随着Infor收购GT Nexus,媒体普遍认为这将让Infor成为下一代的ERP供应商。因为,GT Nexus是全球最大的云端供应链物流商业网络平台,每年可帮助约25000家企业管理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货物的海运与全程物流。所以,致力于生产制造(ERP、生产计划等)与销售(营销、销售、CRM等)商业软件服务的Infor,可以整合GT Nexus在生产供应、运输、仓储与配送方面的卓越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全球商业云服务系统。然而,2020年2月,美国最大私人企业之一的科氏工业宣布收购Infor。

案例五,全球船舶资产评估领导平台被美资收购。2023年4月11日,美国的航运业数字化方案提供商Veson宣布收购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知名船舶在线估值和航运数据服务提供商VesselsValue(简称VV)。VV掌握超过81,500艘船舶的数据库该公司提供的船舶估值服务享誉航运业,是船舶交易市场的风向标。Veson公司致力于提供海运货运管理解决方案,包括海事合同管理、船舶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服务,此前该公司曾成功收购了大宗商品与海运市场信息平台Oceanbolt以及知名油轮行业的信息管理和软件平台Q88。

笔者作为从事了十余年航运数据研究的从业者,不禁感叹,一场疫情过去,全球航运贸易数据的统治权已经通过美元资本的渗透,被牢牢控制。我国航运数据基础工作,应用研发和金融创新,都需要我们筚路蓝缕、脚踏实地构建起来,留给我们奋起直追的时间已然不多。


四、我国航运数据与金融应用结合的建议


面对全球航运数据的激烈竞争态势,仅仅依靠我国航运、港口业自身的力量,难以构建我国的航运数据生态。我国的能源企业、金融企业、贸易企业也应该深刻意识到航运数据的“制空权”对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供相关产业人士参考。

首先,要加快对接金融需求与航运数据,形成推动相关应用的合力。港航业要与金融业、产业界一起就航运数据如何赋能融资租赁、大宗期货量化交易、股票量化交易(利润-运价-运力周转)、供应链金融、保险产品设计、航运运价衍生交易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探索,积极推动相关创新联合体的组建和相关应用的研发。

其次,我国资本应该尽快布局航运数据产业。以能源、媒体、交易所、券商、投行为主,都需要有计划的收购境内外数据商资产。如参考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 Plc)收购研究公司Refinitiv等。同时,各产业要加大对本土数据服务商的培育和支持。例如,我的钢铁网就是以钢铁交易为起步,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铁矿石贸易的重要数据服务商。

第三,在商贸供应链领域组建我国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全球数据产业普遍采用收购整合资源的大背景下,我国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公共基础数据服务领域统合国有资源构建统一平台。这并不是指国家统计局和各公用事业单位的监管统计数据,而是要把服务能力精细化到业务细分颗粒度的原始数据上。我国新组建的国家大数据局就承担着这样的历史使命,有必要由国家层面牵头组建一家大数据央企。作为制造业强国,我国要把为各产业服务的供应链物流数据统合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提供公共基础服务,打造“中国数字科技集团”。该平台只是数字底座,更多的应用场景发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提供创新活力,更充分的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价值。

第四,健全我国航运数据商业化应用。数据的价值提炼需要规则与生态的支撑。复旦大学朱杨勇和叶雅珍曾于2018提出数据资产是拥有数据权属、有价值、可计量、可读取的网络空间中的数据资源,即企业能够控制数据集、且数据集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就像河里的水,如果没有专业的采集、过滤、除菌、罐装、仓储、物流、分销,最终不可能被人真正当作饮用水被消费掉一样。数据如果没有按照标准采集、清洗、脱敏、储存、传输、交易或分享,其所能够创造的价值也必将是有限的。只有建立了数据的标准规则与商业生态,才有可能将数据真正的价值发掘出来。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为我国数据新商业应用带来了新希望,要积极建立相关的数据交易平台来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字红利以及促进数据发展,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

第五,加快构建我国航运数据标准体系。我国因为沿用前苏联的标准化思想,一直以来以经验总结的模式来推动标准制订。要彻底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要改变现有标准制订模式,针对数字化和数据领域的标准,采用先制定标准争取标准快速普及,在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模式来推动标准建设。有体系的超前设计航运数据的标准体系,并鼓励企业和团体加快标准制订,政府在市场检验后再有选择的采信标准。以笔者正在推动的《船舶交易数据技术要求》为例,目标是为了解决我国在船舶数据体系中的短板,补足除海事局船舶登记记录以外,船舶实际经营中二手船交易和船舶租赁的数据采集和交换规则缺失的问题,提升我国船舶数据领域的软实力,拟联合各地航运交易所和船舶交易市场共同推进,为后续相关数据的报备、交换、共享、查询建立统一标准。

第六,深入研究数据领域的反垄断机制。相比于制造业的垄断,数据领域并非不存在垄断,只是因为专业性太强不好判断。在标普收购IHS Markit的交易中,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局成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而这次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机构,没有像之前欧盟监管机构阻止英伟达收购ARM一样,反对标普收购IHS Markit,反而是网开一面,通过剥离一部分资产让这次收购可以成行,也看得出欧美当局在数据反垄断方面的犹豫,以及内心深处希望鼓励相关企业能够尽快做大做强。我国也有必要启动相关研究,避免在这个各国都在觊觎的赛道上受制于人。

第七,做好航运数据科普,在兼顾安全的同时更多的鼓励应用。2022年初一则谣言误导国人“防疫政策导致中国沿海船只拥堵无法进港”,谣言最迷惑人的地方是配了一张沿海船舶密密麻麻的图片。但是,图片制作者不仅故意利用船舶尺寸比例与地图比例的不同造成视觉错觉,也未对不同类型的船舶进行区别,而是一股脑地将所有与水上交通相关的事物都在图上显示了出来,哪怕是浮标、沿河运载水泥的当地船只、渔船等,用以营造“长江入海口附近出现了海上交通拥堵”的氛围。显然,之所以谣言有市场,是因为航运数据的科普不够充分,改革开放几十年很多国人只知贸易带来外汇,但对提供了贸易运输90%服务的航运业知之甚少。同时,数据安全是很重要,不过我们要认识到在如何鼓励金融公司与制造企业使用数据方面,在培育大数据企业方面,在真正发挥大数据威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以更大的力度鼓励数据应用创新。

本文由航运评论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航运评论微信公众号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航运信息研究所

所长:徐凯 博士、高工

副所长:郭胜童

主要研究骨干:彭宜蔷 李思耕 罗森豪 高琦凯 郑慧慧 张弛 龚辰飞 郑方铎 吴红霞 丁逸民  柯七二 侯自杰 许靖晗

主要报告产品:《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Research on Shipping Informationization》等

联系电话:021-65853850*8059


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往期阅读

【资讯】每周数字航运快讯

【评论】船舶上市公司迎利润修复

【评论】西部陆海新通道 货运量6年增长223倍
【新闻】五部门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