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对科学教育的误解,你也有吗?

2017-07-04 Jing 一土教育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97篇原创文章,来自一土家长学校“小月面对面”系列直播第6期的精华内容整理。

主讲人:一土小月校长;嘉宾:一土李志伟老师;整理人:Jing,俩娃妈,前媒体人。


前言:本周三(7月5日)晚 20:00(请注意时间有变化),一土的雨轩老师将做客“小月面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共创一个好玩的暑假。文末扫码进直播间。

中国的父母,基本认可“科学”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

只是,总有些地方不大对劲儿。

比如,大多7080后的家长小时候都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上学的时候都通过显微镜观察过草履虫,都做过灯泡串联并联实验……

然后呢?然后很多人发现没有然后了。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依旧和中国人(不含美籍华人)无缘,我们仍旧在不求甚解中过生活。

焦虑的我们,开始为下一代寻求“更科学的科学教育”。各类编程课和科学实验课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不菲的价格背后,是家长对科学的崇拜和对下一代的期待。

但是,请注意,你还是没有走出“科学教育”的误区。一土学校的李志伟老师在上周三的“小月面对面”中详细梳理了这些误区。

误区一:将科学等同于科学思维

说到科学,你首先想到什么?试管?烧杯?实验室?还是发现一件事情和别的事不一样的原因(该答案来自一土学校6岁小土豆)?

关于科学,我们更倾向于动手,在试验中边做边学。

在一些创客工坊中,好多家长看到孩子使用3D打印机或是激光切割机做出了作品,便认为孩子离创客近了一步;在编程训练营中,看到孩子使用一个小程序成功地操控了机器人,便认为孩子有编程潜能。李志伟说,好的编程课中,核心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编程思维,懂得如何避免思维上的漏洞,让思维更缜密。

说到底,科学不是科学思维,无论是试验还是其他探究活动,都是有形、可触的载体,我们更应该培养的,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怎样才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呢?一土学校的“菜园项目”中发生过一次小苗被破坏的意外,围绕这一事件,李志伟带着孩子们通过观察,引出问题,进而提出猜想,通过做对比实验,直到得出结论(具体实验内容请点击文章清华教授说,这才是科学思维,即可看到)。

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是一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李志伟说,他的课程,每次都要走这些程序:观察、提问、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解决办法。通过不断尝试,孩子们就会形成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后发现问题的时候,会懂得如何去思考,如何用事实和实验数据说话。

培养科学思维急不得。

传统的科学课堂中,因为有时间限制,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时候是老师按照课程安排在推进。比如沸点的试管试验中,加热多久,水会沸腾,一切都是设计好的。每一个科学课的实验都是成功的实验。然而在科学思维的锻炼中,试错更重要,要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然后去验证。老师需要的 47 32129 47 15231 0 0 3854 0 0:00:08 0:00:03 0:00:05 3853是引导他们去深度思考,而不是体验设计好的实验。“不管做多少实验,如果没有深度的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个科学课就是有形无神的”,李志伟说。

误区二:科学教育应该在实验室

我们熟悉的科学实验大部分都发生在实验室里,而且彼此孤立,通常是这堂课研究水如何蒸发,下堂课研究水的密度。现在多数的科学教育课程已经尽可能做到设计有趣,但却没有更多与真实世界的联结。一土学校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鼓励孩子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项目中产生的真实问题。

李志伟分享了另一个一土“菜园项目”中的案例。孩子们有一天在记录植物观察日志中发现黑色的育苗盘上有白色东西,同时还发现小苗有些泛黄。有的学生读到过相关知识,说这是水碱,是水的问题。老师此时积极介入,带大家分析:除了水,还有土或者小苗本身的原因。

看到大家更倾向于认为是水的问题,老师首先带领大家认识了PH试纸,并准备了三种透明的溶液,分别装着白醋、水和碱水,鼓励孩子通过动用不同的感官去仔细观察它们的区别,随后讲解PH试纸中变红色的是酸性,变蓝色的是碱性。

接下来,大家一起研究浇花用水的三个可能水源,分别是水池中的水、厕所里的自来水和学生喝的纯净水。分组取样后,大家用PH试纸对水样进行测试,发现池中的水和自来水稍微偏碱,纯净水没有。由于猜测是水中碱的问题,大家开始用纯净水浇灌小苗。五、六天后,孩子们高兴地观察到育苗盘上的白色印记没有了,小苗也重新泛绿。

让老师们倍感欣慰的是,这个实验带来了更多的延展实验。孩子们兴冲冲地拿着试纸,去进行各种测试。有的发现了每天喝的可乐原来是酸性的,还有的直接到厕所测试了一下自己的尿,骄傲地宣称尿是碱性的。

误区三:家长有问必答

“孩子是天然的科学家”,小月校长和李志伟宽慰焦虑的家长:“不要担心孩子提不出问题”。李志伟给的解决方法是:

第一步:观察,而且要做到仔细观察,去看,去听,去闻有的孩子观察叶子,如果仅是粗粗一看,得到一个结论说叶子是绿色的,这不是观察。如果给孩子一个放大镜,引导他观察叶子是光滑的还是有绒毛的,叶脉是怎样的,他会慢慢发现更多,自然而然就有了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不着急回答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往往有种冲动,恨不得把肚里的知识一下都倒到孩子的小脑袋里。这显然不是聪明的办法,不是自己习得的知识不容易接受。给孩子些思考的时间,回答不了的问题先让它存疑吧,也许父母装傻才是更聪明的办法。

最后,给大家看看家长学校里的父母们对这场讲座的反馈:


“小月面对面”第7期预告

本周三(7月5日)晚20:00(请注意时间有变化)小月校长携手一土学校老师雨轩,邀你共创一个好玩的暑假

雨轩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专业曾穿梭于教育的各个领域 ,是公立教育的亲历者是乡村教育的实践者也是国际教育的探究者和市场化教育的服务者。她曾是中文和教育专业的学霸”,如今她想培养学神”,让她的学生通过中文和跨学科学习从内在觉醒寻找、发现、成为更好的自己。

扫以下二维码,根据提示操作即可加入讲座。

本文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推荐阅读:

清华教授说,这才是科学思维

看见才能爱

当我们谈论磨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5分钟?能改变什么?!

搞定自己还是搞定他(她)?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