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ell里程碑 | 张锋导师与谢晓亮联手合作,揭示大脑发育过程的基因组结构和转录动力学

枫叶 iNature 2022-12-11



iNature


哺乳动物基因组的转录和三维(3D)结构在神经发育及其疾病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单脑细胞的3D基因组结构尚未解决。出生后对单细胞转录组和3D基因组的动力学知之甚少。

2021年1月22日,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与Karl Deisseroth(张锋导师)团队合作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Changes in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transcriptional dynamics progress independently of sensory experience during post-natal brai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数字转录组学(MALBAC-DT)和二倍体染色质使用高分辨率的基于多重退火和循环的扩增循环,生成了发育中的小鼠皮质和海马体的转录组(3,517个细胞)和3D基因组(3,646个细胞)。

在成年人中,3D基因组“结构类型”描绘了所有主要细胞类型,染色质A / B区室与基因表达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发育过程中,转录组和3D基因组均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被广泛转化。在神经元中,3D基因组跨尺度重新连接,与基因表达模块相关,并且与感觉体验无关。最后,该研究检查了印迹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结构,揭示了局部和染色体(chr)范围的差异。这些发现揭示了神经发育的未知维度。



哺乳动物基因组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维度-基因转录和三维(3D)基因组架构-对神经系统的发育都至关重要。细胞类型特异性基因表达,染色质结构,感觉体验和其他因素(例如表观遗传标记)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是大脑巨大的可塑性和功能的基础。转录和染色质结构的失调导致神经发育障碍,例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基因组拓扑结构还决定了人类神经元中体细胞DNA损伤和突变的分布。

在表征脑转录组和3D基因组方面已取得了最新进展。但是,现有研究存在3个局限性。首先,单脑细胞的3D基因组结构尚未解决。例如,大量染色质构象捕获(3C / Hi-C)分析只能测量3D基因组的整体平均图。它们还将神经元(和/或神经胶质)的各种亚型聚集在一起,掩盖了特定于细胞类型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大量的Hi-C仅揭示了在体外分化的神经元中的3D基因组重折叠或在单个时间点分离胚胎小鼠的大脑。单细胞3C / Hi-C已在成人的大脑中实现,但分辨率低,没有3D结构且仅根据结构信息无法区分不同的神经元亚型。

第二,单细胞转录组的动力学尚未在哺乳动物脑中进行全面研究。尽管转录多样性已在成年和胚胎大脑中表征,只有少数研究探讨了其出生后的动力学,每个研究都采样了有限的时间点。此外,这些研究大多数使用低灵敏度方法,每个细胞检测到很少的转录本。

第三,现有方法无法结合其他omic数据集提供对单细胞3D基因组数据的深入,综合分析。由于上述原因,现有的研究既无法解决大脑的多种转录细胞类型与其潜在的3D基因组“结构类型”之间的真正关系,也无法追踪它们在体内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该研究填补了这一长期存在的技术和知识空白。该研究使用数字转录组学(MALBAC-DT)方法的高度灵敏且准确的基于多个退火和循环的扩增循环,创建了发育中的小鼠前脑的转录组图谱,涵盖了来自2个大脑区域和7个时间点的约3500个单细胞。使用二倍体染色质构象捕获(Dip-C)方法的简化版本,该研究创建了3D基因组图谱,包括涵盖了来自2个大脑区域和6个时间点的约2,000个单细胞接触图及800个3D结构。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感官剥夺小鼠的视觉皮层中的3D基因组,在5个时间点有约1,700个单细胞。最后,该研究开发了多组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方法。

该研究直接解决了发育生物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在转录组方面,该研究观察到出生后第14天左右所有三个主要细胞谱系(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转化。在神经元中,转录组变异的主要来源是2个发育调控的相关基因模块。

在3D基因组方面,该研究发现细胞类型同一性是在基因组的3D布线中编码的,因为仅3D基因组结构就能将单个细胞分成13种“结构类型”。在结构类型之间,不同的染色质A / B区划与细胞类型特异性基因表达密切相关。该研究在所有3个细胞谱系中观察到了P7和P28之间的主要3D基因组转化。6种成人神经元亚型仅在此过渡过程中出现。相比之下,新生儿神经元采用了更原始的3D基因组状态,类似于胚胎神经元和体外培养/分化的神经元。

该研究揭示了大规模的神经元特异性重塑,它可能与非CpG DNA甲基化有关,并且与周围神经系统的3D重塑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该研究还观察到了发育和/或疾病相关基因及其增强子的局部和远程3D重新布线。单细胞染色质A / B(scA / B)区室的变化与发育调控的基因模块相关,尽管许多基因在表达和3D结构上显示出不一致或随时间变化的变化。此外,感觉剥夺对视觉皮层中的3D基因组几乎没有影响,表明3D转化是遗传预定的。

最后,该研究报告了印迹基因的全基因组,等位基因特异性调查。该研究在29个已知的印迹基因座中的至少7个中发现了起源于母体的特定结构。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等位基因差异扩展了Prader-Willi / Angelman综合征(PWS / AS)基因座的数十个Mb。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2.032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3),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