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突破 | 袁国勇等团队首次发现廉价抗麻风药氯法齐明有抑制冠状病毒活性,对于控制新冠大流行可能发挥作用

枫叶 iNature 2023-01-10


iNature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截至目前(2021年3月17日),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亿2100万例,死亡人数达267万。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SARS-CoV-2可以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多器官衰竭。很大程度上缺乏SARS-CoV-2的治疗选择。

2021年3月16日,袁国勇等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Clofazimine broadly inhibits coronaviruses including SARS-CoV-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氯法齐明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抗麻风病药物,具有泛冠状病毒抑制活性,并且可以拮抗SARS-CoV-2和MERS-CoV在多个体外系统中的复制。发现FDA批准的分子抑制病毒刺突介导的细胞融合和病毒解旋酶活性。

在SARS-CoV-2发病机理的仓鼠模型中,氯法齐明的预防或治疗性给药显著降低了肺中的病毒载量和粪便中的病毒脱落情况,并且还减轻了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炎症。氯法齐明和瑞德昔韦的组合应用在体内和体外均表现出抗病毒协同作用,并限制了上呼吸道病毒的脱落情况。由于氯法齐明具有口服生物利用性,并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对于住院的COVID-19患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它是门诊治疗和基于瑞德地韦的联合治疗的有吸引力的临床候选药物。综上所述,该研究数据提供了证据,证明氯法齐明可能在控制当前大流行的SARS-CoV-2,以及可能最重要的是在未来出现的CoV中发挥作用。

另外,2021年3月2日,袁国勇等团队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oluble ACE2-mediated cell entry of SARS-CoV-2 via interaction with proteins related to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高度易感染SARS-CoV-2的人肾细胞系HK-2,进行了全基因组RNAi筛选并鉴定了病毒依赖性因子(VDF),它们在与临床表现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中起调节作用SARS-CoV-2感染。该研究发现SARS-CoV-2受体的分泌形式,即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sACE2)的分泌形式在SARS-CoV-2感染中起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ARS-CoV-2通过其刺突蛋白分别通过AT1或AVPR1B与sACE2或sACE2-血管加压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利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该研究对VDF的鉴定和sACE2对SARS-CoV-2感染的调节作用使我们深入了解了SARS-CoV-2的发病机理和细胞进入机制,以及对COVID-19的潜在治疗策略(点击阅读)。

2020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多单位合作,袁国勇,黄建东及Hin Chu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SARS-CoV-2 infects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and brain organoi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SARS-CoV-2可以直接感染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人神经祖细胞(hNPC),神经球和脑类器官。这些结果提供了对失眠(嗅觉丧失)和听觉失调(味觉丧失)以及COVID-19的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癫痫发作,脑病,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米勒·费雪综合征)的病理学症状的见解。

2020年7月24日,美国桑福德·伯纳姆·普雷比斯医学发现研究所Sumit K. Chanda,香港大学袁国勇及Scripps研究所Arnab K. Chatterjee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SARS-CoV-2 antiviral drugs through large-scale compound repurpos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已知药物库,其中包含约12,000个临床阶段或FDA批准的小分子。该研究报告鉴定了抑制病毒复制的100个分子,其中包括21种表现出剂量反应关系的已知药物。其中13种有效浓度可能与患者可达到的治疗剂量相当,包括PIKfyve激酶抑制剂apilimod,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Z LVG CHN2,VBY-825和ONO 5334。发现MDL-28170,ONO 5334和apilimod拮抗人iPSC衍生的肺细胞样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并且PIKfyve抑制剂在主要的人肺外植体模型中也显示出抗病毒功效。由于在这项研究中鉴定出的大多数分子已经进入临床,因此这些化合物的已知药理学和人类安全性概况将有助于加速这些药物用于COVID-19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评估。

2020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多单位合作,袁国勇,黄建东及Kelvin Kai-Wang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Mining of epitopes on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 from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为体内免疫反应提供了血清学证据,并为使用S蛋白的特定抗原表位而不是整个S蛋白提供了有用的初步信息,以设计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SARS-CoV-2疫苗。 该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SARS-CoV-2 S蛋白的主要线性ID位点S370–394,S450–469和S480–499)(点击阅读)。

2020年5月13日,香港大学袁国勇团队在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Infection of bat and human intestinal organoids by SARS-CoV-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蝙蝠来源的类器官对SARS-CoV-2感染完全敏感,并能维持强大的病毒复制能力。该研究建立了蝙蝠肠上皮的第一个可扩展类器官培养系统,并提供了SARS-CoV-2可以感染蝙蝠肠细胞的证据。 SARS-CoV-2在人肠类器官中的强劲复制表明,人肠道可能是SARS-CoV-2的传播途径(点击阅读)。2020年5月8日,香港大学袁国勇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题为“Triple combination of interferon beta-1b, lopinavir–ritonavir, and 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COVID-19: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2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发现对于轻度至中度COVID-19患者,早期的三重抗病毒治疗在缓解症状,缩短病毒脱落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以干扰素β-1b加上双重抗病毒治疗的未来临床研究值得肯定(点击阅读)。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截至目前(2021年3月17日),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亿2100万例,死亡人数达267万。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

当前,尚无广泛的针对人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 瑞德昔韦表现出泛冠状病毒抑制潜力,并且由于缩短了恢复时间,因此被FDA批准用于COVID-19的治疗。但是,该治疗方法不是最佳的,特别是对于严重的COVID-19患者,只能对住院患者进行静脉内治疗。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多的治疗选择,以及建立组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产生耐药性变异的可能性。

该研究显示氯法齐明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抗麻风病药物,具有泛冠状病毒抑制活性,并且可以拮抗SARS-CoV-2和MERS-CoV在多个体外系统中的复制。发现FDA批准的分子抑制病毒刺突介导的细胞融合和病毒解旋酶活性。

在SARS-CoV-2发病机理的仓鼠模型中,氯法齐明的预防或治疗性给药显著降低了肺中的病毒载量和粪便中的病毒脱落情况,并且还减轻了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炎症。氯法齐明和瑞德昔韦的组合应用在体内和体外均表现出抗病毒协同作用,并限制了上呼吸道病毒的脱落情况。由于氯法齐明具有口服生物利用性,并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对于住院的COVID-19患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它是门诊治疗和基于瑞德地韦的联合治疗的有吸引力的临床候选药物。综上所述,该研究数据提供了证据,证明氯法齐明可能在控制当前大流行的SARS-CoV-2,以及可能最重要的是在未来出现的CoV中发挥作用。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431-4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3),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