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2022 | 《社会学评论》2022年度总目录

社评编辑部 社会学评论杂志 2024-02-05

本公众号为《社会学评论》杂志2022年最新推出的官方账号,欢迎订阅、关注。


社会学评论》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合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期刊(刊号CN:10-1098/C,ISSN:2095-5154,双月刊),是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秉承“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信念,刊发高质量、前沿性的社会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提供权威的社会学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构建青年社会学者施展才能、更好成长的学术舞台,促进社会学不同学派的学术争鸣,为推动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历史诸领域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推进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社会学而努力。


本文为《社会学评论》2022年(第10卷)第1-6期总目录。文章详情请见期刊官网(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前往)或本公众号往期内容。


专题:帝国转型与国家构建


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第一期)


张杨|大反转——英德为何对抗,英美如何修好(第一期)


孙砚菲|超越民族国家:困境与路径(第一期)


李朔严、蒙克、曹渝|帝国的军事宿命——兵制中的国家治理逻辑(第一期)

专题:德国社会理论


王珩|交往理论开端上的“命运”冲突——重申哈贝马斯早年对黑格尔耶拿精神哲学的解读(第一期)


刘洋|韦伯与尼采:“怨恨”概念的可能及其限度(第一期)


专题:社会研究的理论创新与范式反思


刘世定、严俊、刘玉照|“利益-规范”双重博弈 ——一个基础性探讨(第二期)


耿曙、王颖颖|发展研究中的“国家能力解释” ——论证逻辑的陷阱及其超越(第二期)


专题:社会转型与劳工问题的新形态


赵晔琴|跨国流动实践与结构性阶层失序的再生产——以东北赴韩移民劳工为例(第二期)


范长煜、邓韵雪|“机器换人”背景下工人失业担忧研究——基于广东省制造业“企业-职工”匹配调查数据(第二期)


田林楠|情感劳动的“两副面孔” ——从霍克希尔德到哈特与奈格里(第二期)


张晶、李明慧|“向死而生”: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情感劳动层次及其转化(第二期)


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

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冯仕政|社会学的实践与实践的中国社会学(第三期)


林丹|从“世界人类学”中构建中国人类学(第三期)


李路路|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学研究(第四期)


王水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思考社会学研究(第五期)


专题:家庭社会学


许琪|挣钱还是做家务——丈夫的经济贡献和家务贡献对妻子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第三期)


申超|生育“事件”与城乡家庭妻子相对收入的变化模式(第三期)


郭戈|喂养新世代:从儿童自主进食看中国家庭的抚育逻辑(第三期)


专题:社会心态与社会信任


黄荣贵、吴锦峰、桂勇|网络社会心态:核心特征、分析视角及研究议题(第三期)


杨江华、贾洛雅、郝明松|民族多样性与社区邻里信任——基于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的实证研究(第三期)


专题:职业与技能


陈福平|社会学的职业空间与素养培育——基于在线招聘数据的分析(第四期)


王星|从技能经济学到技能社会学:技能形成研究的多元面向(第四期)


贾文娟、曹思洁|游戏工作化——身份获得与“玩工”劳动的支配逻辑(第四期)


专题:医疗与社会


石任昊|国家卫生建设与医患纠纷生产——民国时期与当代的比较研究(第四期)


嘉日姆几、杨大川|仪式中的“修复”——一项关于凉山彝族精神疾病观的人类学研究(第四期)


专题:社会理论


谢立中|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第五期)


刘拥华|“社会恶”的社会学(第五期)


刘涛|政体设计与道德重建——战后德国国家重建的韦伯方案(第五期)


专题:人类学前沿·理论与经验


高晨曦、白明泽|历史唯物主义的射程——现代人类学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第五期)


张友春、杜婷婷|两种真实的交织碰撞——一个西南贫困地区民族村落的田野与日常(第五期)


专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洪大用|加快建设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第六期)


吕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学的使命担当(第六期)


专题:劳动社会学


黄志辉|中国东部城郊夫妻农场中的劳动极限与“勤勉革命”(第六期)


魏海涛、李国卉|平台劳动者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第六期)


刘飞|家庭收入管理权与中国夫妻的家务劳动分工(第六期)


专题:法律社会学


陆益龙、韩梦娟|事实裁剪、安全本位与基层司法实践的形式理性化——基于华北贾村人民法庭的案例研究(第六期)


章高荣、赖伟军|理念、制度与权力——慈善法决策过程分析(第六期)


论文


张权|电子政务悖论:促进安全与效率的预期及其反向效果(第一期)


施磊磊、许佳君|“制度借用”与“情理借用”:政策变通的运作逻辑(第一期)


徐红映|社会资本视域下的乡规民约效能再造——以宁波市“民约村治”实践为例(第一期)


凌鹏|礼法“调协”的多重含义——基于瞿同祖研究的再探讨(第一期)


吴心越|照护中的性/别身体:边界的协商与挑战(第一期)


赵思博、艾云、张婷婷|风险态度、借贷参与和创业活动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分析(第一期)


廖丽、李颖晖、李黎明|“相对教育”对代际地位传递的作用(第一期)


齐亚强、张子馨|转型社会中的人际信任及其变迁(第二期)


杨张博、程诚、边燕杰|职位先定与关系先定——社会资本激活方式对劳动力市场回报的影响研究(第二期)


郑晓东、刘剑波、沈政、方向明|儿童期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第二期)


高勇、颜文华|单位组织中身份权利的划界过程——对A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案例研究(第二期)


张海柱|编排风险:科技风险型邻避抗争的行动逻辑——以一起基站冲突事件为例(第二期)


朱涛|集体成员资格何以认定?——以土地安置费案件中的司法认定为例(第二期)


谢昕琰、刘伟强|达则兼济天下——私营企业主地位认同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探究(第二期)


郑莉、李天朗|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波兰经验——鲍曼与华沙马克思主义学派(第三期)


刘学|看见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社群制度主义(第三期)


温莹莹|制度合法性机制和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北京市村庄调查数据的分析(第三期)


张延吉、唐杰、王洁晶|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和理论解释(第三期)


王修晓、苗大雷|决策机制与经营绩效:基于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发现(第三期)


杨勇|卢梭式个体主义与民主制——涂尔干对法国政治疾病的诊断(第三期)


杨菊华|市场改革、社会转型与城镇地区托儿所体系的消失——基于供给-需求的理论分析(第四期)


姚东旻、赵江威、高秋男、徐艺煊|我国省级政府预算支出模式的动态演进与转化动力——一个类型学分析(第四期)


庄家炽|社会关系网络、受教育程度与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基于CHFS的研究(第四期)


钱力成|记忆社会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第四期)


尹栾玉、崔辰淼|输血如何抑制造血——Y县电商扶贫项目的运行逻辑和治理困境(第四期)


粟后发|乡土韧性与城乡回路:精英反哺的社会文化动因及影响(第四期)


赵晓峰|从合约治理到行政统合——资本下乡过程中治理策略转换的案例研究(第四期)


刘帅顺、张汝立|场景折叠与身份切换——跨越边界的社工服务逻辑研究(第四期)


杨可|未完成的过渡——自梳女叙事评述与阈限视角下的再思(第五期)


悦中山、王红艳|社会支持还是社会比较——社会网络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机制研究(第五期)


程诚、吉春苗|人际互动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析因调查实验的研究(第五期)


张汇泉|后物质主义五十年:理论变迁及经验趋势(第五期)


户雅琦、张樹沁、李贵才|找回作为分析框架的社区(第五期)


刘伟|环境关心、政府评价与农民环境抗争——基于华北冀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第五期)


周扬|社会阶层定位的主观感知模式——基于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的解释(第五期)


颜燕华|农产品市场链及其社会关系基础——以清末民国时期茶叶外贸的中间商为例(第五期)


郑路、徐旻霞|抑制还是刺激?——社会经济地位感知与城镇居民风险金融投资(第六期)


孟庆延|社会革命的动力机制——以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革命为例(第六期)


程士强|组织场域内的差异化结构与制度选择过程(第六期)


窦婴、晋军|非营利组织的逐利逻辑——以某遗传代谢病患者组织为例(第六期)


王森浒、李子信、陈云松、龚顺|调查实验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方法论评述(第六期)


网络编辑:下关风

网络审核:骆骁


欢迎关注《社会学评论》杂志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回眸2022 | 《社会学评论》2022年度总目录

社评编辑部 社会学评论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