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报告》: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打造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


近日,华为、华信等联合发布了《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报告》。如何加速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分析了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提出了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框架、行动路线、关键行动计划。报告指出: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打造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


关注公众号并回复“20220823”获取完整报告



Part.01

数字经济成为构建我国未来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有望占据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1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10%,2035年,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十四五”期间从 7.4% 增长到 10%,相比“十三五”要求进一步提高,要实现此目标,数字产业化增长率要达到 GDP 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此外,产业数字化在经济中占比较大,过去 10 多年增长率一直高于数字产业化增长率,保守地把产业数字化增长率和数字产业化增长率统一计算,到 2025 年产业数字化比重将会超过40%,加上数字产业化比例,数字经济比重超过 50%,占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位因素。


我国数字经济将进入区域加强统筹,加速落地推进的新阶段


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数字经济专项规划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未统计台湾、香港和澳门),其中25个发布了数字经济,占比约80% ;15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有11个发布相关规划,占比73%;333 个地级行政区中,有108个发布规划,占比32%。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多级政府的统筹推进下,进入加速落地发展的新阶段。




Part.02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据要素问题:数据要素价值尚未有效释放


数据供应链和数据价值链协同发展的业务逻辑和实现路径缺乏和具体城市、行业特点的结合,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方面存在数据治理水平低下、数据交易和流通机制不完善和缺乏场景化数据应用的标杆示范等问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生态体系建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一是数据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城市依托政府数据治理实现了局部数据资源的集聚,但受存量系统数据孤岛效应和跨部门的数据标准实施难等因素影响,海量数据资源存储交换、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跨部门、跨区域、跨业务的数据协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常常出现城市局部领域数据治理水平高但全局数据治理水平却不高的局面。规划中分析了数字经济问题的城市中,有超过 30% 的城市认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数据壁垒问题。


二是数据交易和流通机制不完善。部分城市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等数据要素市场化环境培育机制,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不高,面向城市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和数据银行、数据中介、数据信托等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发展的支持机制不成熟,尚未形成“可信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流通模式,跨企业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数据要素在联接创新资源、激活资金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乘数效应不明显,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经济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有限。


三是缺乏场景化数据应用的标杆示范。部分城市缺乏没有形成“数据确权、数据标准化、数据场景化、数据定价、数据流通、数据交易 、数据价值化”的数据价值释放完整链条,基于特定应用场景的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有效激活,数据供需对接不畅,没有形成数据流通的价值释放效应。数字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经济应用系统的场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场景式应用系统的上线往往仅仅是价值创造探索征途的第一步,必须随着数据、需求和技术的变化动态的进行技术迭代升级和持续的数据业务运维,面向新型数据供应链思维和新型信息技术工具持续创造新型场景应用需求,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和优化数字经济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落地路径,通过新价值的创造实现特定场景数字化的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Part.03

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

要素供给


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可以催生和推动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放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社会经济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数据权属界定规则不明晰、数据流通交易的机制不完善、数据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成为阻碍数据资源高效流通的障碍。在如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共享、开放、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成为各地区探索的重点。


1.数据要素供给路径指引


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好国家、行业等各层次的关系。地方政府需要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程度,借助专业机构协同开展数据治理和供给,探索数据精准开放和对接模式,促进数据精准供给和对接,同时拥有社会数据的企业也应积极开放所属数据并探索数据共享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及技术手段。在立法方面,明确数据确权、隐私保护、交易流通、跨境流动等管理要求 ;在规划方面,强化制度供给及顶层设计,理顺权责边界 ;在技术方面,开发基于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促进,并促进数据市场化交易达成


2. 强化数据共享,降低政府间公共数据冲突,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制定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明确数据资源共享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政府各部门分工、工作流程及责任等内容,为政府数据共享打通管理通道。制定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明确政务数据资源的分类、责任方、格式、属性、更新时限、共享类型、共享方式、使用要求等内容 ;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标准、规范 ;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其编制工作包括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元数据描述、代码规划和目录编制,以及相关工作的组织、流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梳理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的形式推动地方政务数据资源跨区域跨层级共享流通。2021年10月,川渝两地大数据发展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川渝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第一批)》,涉及川渝622类政务数据,其中重庆提331类,四川提供291类,涵盖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及道路交通等领域等领域。


建设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定位于构建政府部门之间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通道。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政府内部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横向采集汇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纵向打通(国)省和市(区县)共享交换平台。从而实现政府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3. 搭建数据开放平台促进数据资产化


明确数据资源开放路径。根据数据资源的保密程度,对数据资源目录的分级分层管理,遵循“分期分批、保证隐私、先易后难”原则,按照“已公开”“易公开”“可公开”的思路,形成了数据资源开放路径。


确定数据开放领域。目前已建的部门和地方开放平台中,涉及的数据领域(数据主题分类)多种多样,包括教育科技、民生服务、道路交通、健康卫生、资源环境、文化休闲、机构团体、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企业服务、城市建设、地图服务等。


提供数据下载、接口服务等功能。各地已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主要包含数据目录浏览、主题分类、数据下载、接口服务、互动交流、数据检索等功能,通常在分类维度、数据下载格式、接口服务标准等方面各不相同。


细化开放数据内容。由于各部门各地方对公共数据开放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导致开放数据内容也不尽相同。如交通部的“出行云”平台数据内容既包括了全国部分省的 100余个交通数据集,也包括了交通行业企业提供的20余个数据集 ;国家林业局的“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数据内容则包含了论文报告、分析数据、统计数据等等,提供的格式有文本格式、PDF 格式、XLS 格式等 ;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内容则多以本级政府所管辖的政务数据为主。各开放平台提供可机读格式数据包下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上海、广州等平台提供可机读格式数据包下载率达到100%,而武汉、浙江等平台约为50%-60%。


因地制宜探索运营模式。目前部分部门和地方已经形成自己的运营模式。如交通部的“出行云”平台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除了维护政府本身的数据外,还由百度、捷泰天域、泓达九通等公司提供和维护数据,同时为交通领域企业提供应用服务的发布平台,意在打造交通领域数据应用的生态圈。上海和青岛通过举办开发者大赛,带动政府开放数据影响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


4.加速推进数据交易,实现数据资产化落地


国内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通过数据立法、技术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等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


开展技术和制度探索,创新数据交易规则和模式。深圳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流通实验室,搭建数据交易实验平台,围绕数据确权、价格生成、可信流通等关键问题开展课题攻关和研究论证,形成了一套有深圳特色的数据交易操作模式和实现路径。上海市发布《上海数据条例》,明确由政府组织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确定授权主体,条件、程序、数据范围,运营平台服务和使用机制,运营行为规范,及运营评价和退出机制等,并在全国首发数据交易配套制度,针对交易全过程提供一系列制度规范,涵盖从数据交易所、交易主体到交易生态体系的办法、规范、指引及标准,让数据流通交易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建立数字经济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数据服务生态。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首发数商体系,构建“数商”新业态,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构筑更加繁荣的流通交易生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数字经济中介服务体系,面向全球首募数据经纪商和托管商,形成数据托管体系和数据经纪体系,同时发挥数据交易的平台作用,构建数据经纪体系,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利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体系建设基于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智能数据交易系统,打造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促进数据交易合规和效率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IDeX 系统运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和全链路存证,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系统全国首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发放数据产品登记凭证与数据交易凭证,实现一数一码,实现全时挂牌、全域交易、全程可溯,解决合规风险问题,促进供需双方多头对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摊薄成本。


5.数据开放创新利用,实现数据价值倍增效应


依托专业数据公司开展数据治理。在数据创新开发利用中,国内积极吸取国外经验,采取政府数据开放 + 专业数据公司治理模式,为企业、行业数据应用提供便利。在减轻政府数据治理压力的同时,催生一批依靠加工政府开放数据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数据公司。


探索数据精准开放利用机制。各地探索数据开放方和场景方精准对接的数据开放模式,探索多样化数据开发利用机制。一是建立“需求为导向,场景为牵引”的数据开放模式。面向社会征集、聚合数据需求方、供给方等,整理数据需求、供给、应用场景需求和供给“四张清单”,打造政企数据融合对接平台,通过“数据沙箱”等技术,支持实现数据互信使用、安全合规流通、数据赋能等,推动数据精准开放对接,带动多元数据融合应用。二是开展数据授权开放模式。探索政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收益共享机制,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前提,建立第三方多元主体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机制,让数据要素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三是开展数据开放应用大赛。通过开放政企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源,吸引高校、企业及社会机构参与,实现数据的多样化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驱动。



报告目录:


报告内容节选:



公众号后台回复“20220823,即可获取《报告》PDF

来源:行业调研报告 版权归属原作者,分享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处理。




END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揭牌运营,建设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

苹果曝出严重安全漏洞,涉多款产品!

两部门出手!鼓励地方建设科技企业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和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

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在山东青岛建成

欢迎投稿

邮箱:kedakeyin@openmpc.com

参与更多讨论,请添加小编微信加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