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0小食报》编辑部十月通讯

Young 小样 小样 Young
2024-09-07


Hi,这里是《1000小食报》的一人编辑部。


十月份的通讯发晚了一周,主要是因为编辑生活层面上一些变动的耽搁。


前天北京的初雪夜晚,临晚饭被人叫出门喝口热汤(作为福州人还是很容易被汤汤水水打动的)。喝汤时聊到彼此近况和各自进展,这位朋友提议到:《1000小食报》要不要每周再加更一期?


我惊诧地问他原因。


他说因为日常关注我的社交动态,感觉我在生产内容这件事上「毫不费力」,每周似乎只需要在这件事上投入 10 个小时。理解他的看法后,我赶忙跟他解释了这 10 个小时背后的工作……


相反的,上周跟另位朋友在相约一起录制播客前,她提议要不要将小报的内容拆分开来发,这样能减轻一些内容创作的压力。


两位朋友的反馈让我意识到,《1000小食报》对我个人和读者的意义是不同的。于我个人而言,它更接近一份自用的「工作周报」和「手记存档」。如果从这一层面出发,其实没太有必要去增加或删减内容。


但我对读者、对每次投递是有期望的吗?


坦诚讲肯定是有的。这种期望是希望所输出的信息具有被留存的价值,甚至是能够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引起感受和行动上的反馈。


比如最近的两则读者来信和推荐:


来自读者大宝贝(家乡广东台山,人在上海):

那个文章(指第 13 期小报中提到的「牡蛎」)引我回到了小时候,有一家卷粉(类似排骨粉上面的粉一样的存在),他们家的特色是葱头油肉酱汁淋一切。早上除了肠粉、牛腩河粉、各种包子之外,我就很爱吃他家的卷粉。这个不会写在餐牌上作为配料的存在(还没上海的浇头在一个菜上的地位高),才是决定全部的 point。我初中的时候他们出国了,哎。


来自读者野比_大雄:

昨天没有上班,导致今天从早上紧锣密鼓地忙到五点多才算是能喘口气。然后在邮箱里看到这期分享(指第 12 期讲福建「汤水」的小报),看着看着,像真的是一口口地喝下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身子在上海这两天骤降的温度里都暖和了起来。推荐大家订阅 @小样Young 的 newsletter,好看好吃。


在所有的反馈中,我最期待收到的就是以「让我想起……」为开头的来信。其实很多事我们都记得,只是需要一点「引子」。很开心《1000小食报》可以成为这样的引子。


在什么都来去如风的时代,我相信书写记忆的价值。



Young

2021/11/8




 《1000小食报》十月回顾  


这是一份关注本土饮食

从个体经验和好奇出发的 newsletter

由“1000小食”计划发起人小样编写


欢迎订阅

https://young.zhubai.love



issue #9

明天起,

随身携带一道家常菜


issue #10

烟火气是复杂的,

是无穷无尽的重复


issue #11 

为什么全国人民不能

都养成好好喝汤的习惯


issue #12

储藏食物

也是储藏我们的文化




 一个人的工作室「Young Clinic」开张 


Young Clinic:去记录、去修复 


食物具有修复情绪的作用,做饮食文化的传播根本上也是去修复:


修复我们被工业调味日渐麻木的味觉,修复被速食文化侵蚀的味觉记忆,修复我们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裂隙,也修复现代生活节奏下人和人、人和自己所产生的间隔。



 六天上海行程 


录制播客《明日之路》节目

拜访「企鹅吃喝指南」编辑部

拜访食物社群「开FUN」创始成员

拜访播客《新鲜知食》主播

参加 UNFOLD 艺术书展

料理人 Lee 的创意「家味」

考察米其林闽菜「遇外滩」


在上海前后待了六天时间,见了不少因做《1000小食报》而建立连接的朋友,产生很多关于饮食文化、内容创作的对话,当然也被大家用食物好好招待到!


我也相信,本土饮食的传播可能性会存在于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建立起的连接之中。相较于「跨界」,用「多元视角」的说法或许更为贴切:


在田野中,我一边做的是尽力深入地解释自己、解释家,一边也不断把自己放下,去理解他人的视角。



 一个想法:食育课和面向青少年的文化食谱  


基于本土饮食文化的食育


十月观摩了一节位于中国儿童中心内的食育课堂,加上与正在做青少年阅读项目的朋友交流,于是渐渐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希望在十一月的通讯中有更多进展来做分享。



 一次深秋小家宴 




调味家族加入了姜黄和桂花;红烧荔浦芋头想要燉出肉味;南方父亲寄出的汤煲了北方的白菜和豆腐;又炖一锅清鸡汤煮椰香姜黄饭;用台湾朋友的红烧小卷罐头复制了家宴活动料理;再拌上鸡胸肉版椒麻鸡和麻油香的胡萝卜。



 更换 newsletter 服务, 677 位订阅者 


《1000小食报》此前使用的邮件服务为海外的 revue,考虑到国内邮箱的送达情况,十月份在「竹白」的开发者李奇的协助下将小报迁移到了新址:


https://young.zhubai.love/


如果已经订阅但未能在每周二收到投递的小报,可以直接联系我。如果小报被丢进推广邮箱,还麻烦大家将发件邮箱添加至联系人列表。


截至本篇通讯,《1000小食报》一共有 677 位订阅者——距离 1000 位读者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


对《1000小食报》有任何反馈,或者对一人编辑部有好奇,欢迎留言来信交流。



查看《1000小食报》往期通讯:

八月通讯九月通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样 Youn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