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暑记忆,从探索一种口感开始〡在地厨房

Young 小样 小样 Young
2024-09-07


「这夏天好像一场,时间凝固的梦。


距离五月初联合 abC艺术书展举办的「槐花之味」,一转眼已经跨越了整个夏天。终于,我们要再见面了!


第六期「在地厨房」主题:凝·夏



这是第六期「在地厨房」的体验招募:本期主题「凝·夏」,我们围绕三种本土消暑小食(客家仙草冻、闽南石花膏、浙江木莲豆腐)设计了截然不同的三种在地食谱体验;除了在北京,还将首次在杭州落地「在地厨房」


什么是「在地厨房」?这是由专注本土饮食传播的「1000小食」发起的系列食谱体验项目。


每一期我们将体验亲手制作、亲口品尝「在当季、在本土、在当下」的食物。「1000小食」通过深入个体经验的食谱调研,食物为核心的体验设计,让每个人在现场与食物建立新的连接,也修复每个人与自然、与生活、与自己的关系。并通过「在地厨房」不断探索本土饮食文化在当下生活存续的可能性。



由消暑记忆展开的食谱调研


在我的家乡福州,最近的气温已经连连突破 40 度。离开家到北京后,我对夏天的体感不再那么敏锐,身处在这座城市运转的温度调节系统里,也快忘记小时候在街头看到「冷气开放」时会松一口气,还有那些被家人用绿豆汤、胡萝卜水和凉茶照料过的一个个夏天。


由初夏开始的「在地厨房」食谱调研,让我重新拾起了一些存在于消暑记忆中的食物:在北方菜市场里买来新鲜白茅根,复刻了一壶街头凉茶铺里的「马蹄茅根水」;用晒干的「仙人草」熬煮出一锅浓黑的仙草浆,点入植物淀粉等待凝结成黑色果冻状的「仙草冻」……


图 / 从草本植物展开的食谱调研



在寻找本土饮食的消暑配方过程里,我发现有一类形态近似果冻,利用天然植物果胶或动物胶质制作的凝胶类甜点,在大型冷柜和各式冰饮出现前发挥了重要的消暑作用。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可能是川渝地区的冰粉,「手搓冰粉」的「手搓」指的就是制作方法,是通过搓洗假酸浆的种子使其析出果胶,再添加凝固剂静置凝结而成。在浙江地区有一种做法相近的食物「木莲豆腐」(也叫「木莲冻」或「茉莉冻」),吃的时候会加入薄荷糖浆。


再往南走,还有客家人创造的「仙草冻」(或「仙人粄」),有的地方会直接称「黑凉粉」。与制作冰粉「手搓」出果胶不同,「仙草冻」则是通过长时间烧煮仙人草,将果胶「熬」出。而在福建闽南地区的消暑甜点里,必备角色则是一种透明丝状果冻「石花膏」,由一种名叫「石花草」的海藻制作而成。


图 / 烧煮「仙草冻」的过程


图 / 摸起来滑溜溜的「石花膏」汁液


而现在这些有着和冰一样透明的质地,却不会在暑天融化,摇摇晃晃实际紧紧凝结,能跟随摊贩走街串巷的消暑小食,正从我们的城市生活里渐渐淡出。毕竟从解暑效率来看,这些凉感食物显然不及物理降温手段高效,更何况手工制作的过程又需要忍受高温、耗费大量等待的时间。


那么,它们能为日常饮食生活提供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我想通过本期「在地厨房」,将我们过去与当下的消暑记忆相连接,也去探寻和印证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给调酒师出了难题


琢磨着这些消暑小食,我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强调着口感的作用


烧仙草直接将仙草汁作凉茶饮,也具有解暑功效,但在夏天人们更倾向于将它做成「仙草冻」(福建本地也叫「仙草蜜」)。四果汤的搭配食材里,传统版本的果脯已经被时令鲜果替代,但如透明粉丝般的「石花膏」始终还有一席之地,椰果、木薯粉圆的存在,也让四果汤的咀嚼体验更为深入。


摘自第 45 期《1000小食报》:消暑豆腐,一种关于凝固的魔术


「仙草冻」从本土消暑小食演变为奶茶里的「口感小料」的例子也给了我启发:包括仙草冻,闽南石花膏在内,还有浙江的木莲豆腐,它们或许都可以作为一种口感元素,融入我们当下的饮食体验中。


我们先给一位调酒师出了难题:以「闽南石花膏」为口感元素,设计一款可以咀嚼的鸡尾酒。


接难题的调酒师叫 Robin,她在三里屯开了一家叫做 Aroma Lab Bar 的酒吧。当我翻开 Aroma 的特别酒单,看到花椒、豆蔻、当归、香菜、咸金桔这些风味被纳入其中时,心中冒出两个猜想:这是一个大胆的人呢,以及,她应该挺会做饭的。


和 Robin 讨论研发石花膏调酒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代入陌生视角解构本土食物的体验:比如「四果汤」中常用水果做辅料,果味是否是张安全牌?制作石花膏的过程中,一般会加入少量白醋去除「腥气」,那么石花膏调酒中是否也可以融入酸?


图 / 在 Aroma 研发石花膏特调鸡尾酒


这款石花膏特调鸡尾酒的最终研发成果,你可以到本期「在地厨房」的现场亲自揭晓。



三场体验,探索三种口感组合


以「凝·夏」为主题,我们设计了三场「在地厨房」来探索客家烧仙草、闽南石花膏和浙江木莲豆腐的不同口感组合。以下是本期「在地厨房」的日程安排:



第一场:在地厨房 × 福德古德市集


体验食谱:客家烧仙草

体验时间:8 月 27 日(周六)11am-5pm

体验地点:北京·大小咖啡(麦子店)


福德古德市集,是一个关于食物的市集,尤其侧重时间赋予风味的优良食物,foodgood, moodgood!「在地厨房」将在本周六落地市集,让来自街头的消暑小食,再次回到街头。


我们也希望能在这场开放市集中,和更多对「在地厨房」感兴趣,但因此前体验名额有限而错过的朋友相见~本场体验无须提前报名,但因食材有限,还是建议早点来哦


图 /福德古德市集举办地点


本场体验亮点:

  • 仙草冻与精品咖啡的街头碰撞:现场可自行购买仙草冻搭配大小咖啡

  • 自选福建本土食材,现场搭配一碗口感丰富的仙草冻

  • 现场将演示仙草冻制作流程,并有限量食材包提供回家制作



第二场:在地厨房 × Aroma Lab Bar


体验食谱:闽南石花膏、Aroma Lab Bar 特调鸡尾酒

体验时间:8 月 28 日(周日)3pm-5pm

体验地点:北京·三里屯 Aroma Lab Bar(海隆石油大厦二层)


体验环节:

  • 现场观察、感受石花膏凝固过程

  • 自选石花膏搭配,制作品尝一碗闽南四果汤

  • 通过食物来认识每个人:分享消暑味觉记忆

  • 调酒师 Robin 调制石花膏鸡尾酒,分享研发思路

  • 打开想象的对话:提出你的石花膏搭配想法,现场测试品尝

  • 领取本场「在地厨房」的手工伴手礼

图 / Aroma Lab Bar


本场体验定价:367 元/人


每场「在地厨房」体验坚持公开成本构成的原则。当你花费 367 元购买本期体验时,其中食谱调研和体验设计的时间成本占 41%,联合研发及场地占 41%,食材成本占 8%,体验耗材及物料制作占 10%。


报名事项:

  • 本场体验须提前报名,限 10 个名额,报满即止。

  • 报名时请先付款锁定名额,因前期筹备需投入成本,如在活动前两日内取消则无法退款,建议自行转让体验名额。

  • 只要对食物抱有好奇心,不需要丰富的品酒经验即可报名本场体验。



第三场:在地厨房 × abC 艺术书展·杭州站


体验食谱:浙江木莲豆腐

体验时间:9 月 12 日下午(具体时间待定)

体验地点:杭州·天目里16 号楼 5 F


abC艺术书展将在 9 月 8 日至 9 月 12 日落地杭州天目里美术馆,「在地厨房」也将作为本届 abC艺术书展的工作坊单元来到杭州。


基于「在当季、在本土、在当下」的食谱体验理念,「在地厨房」杭州站选择了浙江当地的「木莲豆腐」展开食谱调研和体验设计,工作坊体验环节将包括:


  • 通过食物来认识每个人:分享消暑小食的味觉记忆

  • 认识制作「木莲豆腐」的食材、分享食谱调研过程

  • 根据当地人的味觉记忆,现场复刻出不同记忆版本的「木莲豆腐」

  • 体验「木莲豆腐」与不同本地食材和风味的口感组合


本场体验的完整发布内容,敬请关注下周《1000小食报》及 abC艺术书展微信公众号。



无论是制作仙草冻、石花膏还是木莲豆腐,最花费时间的就是等待它们从液体慢慢凝结成固体的过程——何况这过程并不总能如意。相应的,这期「凝·夏」的食谱实验与体验设计也花费了远超我预期的时间。


耗时耗力设计三场体验,既有想完整传达的信念,也有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的愿望:想让每个人都能亲手「触碰」夏天,一个凝结了诸多记忆的夏天。



报名参加「在地厨房」


报名本周日(8 月 28 日)下午在 Aroma Lab Bar 举办的在地厨房,请添加下方微信号,记得备注:在地厨房。杭州站工作坊报名请关注近期发布。


在地厨房项目发起人:小样



了解「在地厨房」往期体验


#1 珍贵的甜:福州芋泥 背景介绍体验回顾

#2 重启之食:山西手擀面 背景介绍体验回顾

#3 米有时节:福州清明粿 背景介绍体验回顾

#4 野菜在野:从土地到饭桌的野菜体验

#5 槐花之味:槐花麦饭 背景介绍


特别感谢:

协助本期「在地厨房」食谱调研的朋友们YAN、曹蔚、阿星(Inside Bar)、Ji(STIR)、Robin(Aroma Lab Bar)、芒果、晨初、瑶瑶、Zidi、登登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样 Youn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